第一课时
一、导入新课 :
导语引入:同学们,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是与家人在一起吃饭、看电视,还是聊天都能表现出家人之间的情感。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,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。《散步》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。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 :
1、播放课文录音或配乐范读。
2、学生自由朗读课文。
3、小组合作,讨论交流:
(1)文章叙写了一件什么事?
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、在春天的田野里、散步。
(2)文中写了几个人物?其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?
(3)一家人散步时遇到了怎样的分歧?在面对分歧时,我为什么决定“委屈儿子”?结果怎样?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。
理清一条线索(谈整体感受,可展开,又要注意“我”的孝敬)
“我”劝母亲散步; 全家一起散步; 出现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; “我”决定委屈儿子;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; 在不好走的地方,“我”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。
三、品读课文,理解主旨
1、问题探究:
(1)在散步中,各个家庭成员展现出各自的美,请你评说你喜欢的人物?
注意:
——“我”这个人怎么样?
——妻子的性情怎么样?
——母亲的性情怎么样?
——儿子的性情怎么样?
(2)从文中的字里行间,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?
两个假设:第一,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,就带着妻子、孩子去散步,那会怎样?第二,母亲在走大路,独生子要走小路,如果“我”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?
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,相亲相爱,多么幸福。
2、品读一个精段,理解深层含义(最后一段)
朗读最后一段,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。 思考:为什么作者说“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,就是整个世界?
这句话从字面上看,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。仔细体会这句话含义深刻,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,既要赡养老一代,又要抚养下一代。他们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。
3、读了这篇文章,你有什么感悟?
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
“和美”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,用责任去支撑。
第二课时
一、复习上节学习重点,导入本节学习内容。
二、赏读一些美句,感知语言特色
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片段。要求:在文章中勾画出来,并简要的写出理由。
小组交流,赏析语言
1、找出写景的片段,读一读,说说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?
朗读,品味,交流
写景的句子 :
——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(第四段)
——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(第七段)
交流景物描写的作用:
2、 提示人物活动环境。
3、渲染气氛,烘托人物心情。
4、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感情(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)
——“母亲本不愿出来的------便去拿外套”(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,母亲的老迈、顺从,儿子的诚恳、孝敬。“)
5、对称的句式(让学生自己找出来,体会它们的对称美,情趣美。)
——我和母亲在前面,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。
——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,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。
——母亲要走大路,大路平顺;儿子要走小路,小路有意思。
——我的母亲老了,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;我的儿子还小,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。
——我蹲下来,背起了母亲,妻子也蹲下来,背起了儿子。
——我的母亲虽然高大,然而很瘦,自然不算重;儿子虽然很胖,毕竟幼小,自然也轻。
6、品读一组奇字(体会它们的巧妙、精练)
——“分歧”、“决定”(大词小用,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,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。)
——“挺”、“熬”(流露对生活的酷爱,对生命的珍爱)
通过赏析这些优美的语句,试说一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。
师生小结:一是语言朴素,如话家常,娓娓道来,却饱含浓浓的亲情:二是语言精美文中两两对称的语句有对称美,富有情趣,读起来富有节奏感。
三、总结全文
1、播放《我爱我家》的公益宣传片,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。
2、教师寄语:亲爱的同学们:家,是一个幸福的摇篮,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。家,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,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,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。
四、真诚行动,抒发亲情(约二分钟)
导语: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,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。回家为自己的父母、家人做一件事:捶捶背、揉揉肩、洗洗脚……帮助父母做点家务,陪父母散散步……打个电话告诉家人,你很爱他们。
|
共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