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志详情
《咸阳城东楼》教学设计
赵秀芳2022/12/18分类:教学设计
咸阳城东楼 教学设计
[教学目标]
知识与技能:1、积累本诗中的生字新词。2、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,背诵诗文。
过程与方法:通过朗读及赏析体会作者的感情。
情感态度价值观:体会作者的感情。
[教学重难点]
理解诗意,想象意境,体会作者的感情。
[学法指导]
讲读法 、朗诵法、合作探究法
【预习案】
一、课前复习
写“愁”古诗词名句,
二、课前热身
读诗歌《咸阳城东楼》。
【探究案】
一、导学释疑
(一)导入新课
请说说写“愁”古诗词名句,学生回答后明确:
1.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 。
2.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
3.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4.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(二)整体感知
1、作者简介
许浑,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诗,专攻律体;题材以怀古、田园诗为佳,诗中描写水、雨之景,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,并以“许浑千首诗,杜甫一生愁”评价之。
2、写作背景
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(849)从故乡(今江苏丹阳)来到长安任监察御史,历经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王朝已经“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”了。一个秋天的傍晚,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,见太阳西沉,乌云滚来,凉风阵阵……诗人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。
2、朗读:自读-正音-朗读—齐读
3、梳理文意
二、互动探究
1、赏析首联(一上高城万里愁,蒹葭杨柳似汀洲。)
首联扣题,抒情写景。“一上”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,“万里”则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,一个“愁”字,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。
“似”:此处并无什么汀州,诗人登上咸阳城楼,举目一望见秦中河树风物居然类似
江南,愁之由来可见一斑。
2、赏析颔联(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)
(1)颔联中写了哪几种自然现象?请分别描述之。
云、日、雨、风,云起、日沉、风满楼、雨欲来。
登上城楼,只见磻溪罩云,暮色苍茫,一轮红日渐薄远山,夕阳仿佛靠近慈福寺阁而落。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,蓦然冷风乍起,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,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。
(2)《诗境浅说》评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可谓“绝妙好词”,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。
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,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自然情景,给人紧张压迫之感。 成语山雨欲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,是千古传咏的名句。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,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,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,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“万里愁”的真实原因。
3、赏析颈联(鸟下绿芜秦苑夕,蝉鸣黄叶汉宫秋。)
(1)承接上联山雨将至,鸟雀都有哪些反应?
下绿芜 (仓皇逃入)鸣黄叶(躲着悲鸣)——眼前实景
(2)你看出来作者虚写的是什么吗?
愁更愁:历史王朝的更替,世事难料,人生无常。
4、赏析尾联(行人莫问当年事,故国东来渭水流。)
(1)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?
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!我这次来故国咸阳,连遗址都寻不着,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。
(2)怎样理解这个“流”字?
渭水无语东流,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留,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。这里暗示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。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,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,委婉含蓄,令人伤感。
5、根据《咸阳城东楼》内容,概括作者“愁”的原因。
官宦在外,思念家乡;国势动荡,危机四伏;江山依旧,世事沧桑。
【训练案】
一、 考点训练
1、根据提示填空。
(1)写诗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,暗用诗经《蒹葭》的诗意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:
一上高楼万古愁,蒹葭杨柳似汀州。
(2)本诗中通过对 自然景物的临摹来勾画唐王朝日薄西山、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句子是: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(3)诗中虚实结合,写王朝的更替,世事的变化沧桑,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:鸟下绿芜秦苑夕,蝉鸣黄叶汉宫秋。
(4)诗中融情于景,表达诗人怀古伤今的句子是:行人莫问当年事,故国东来渭水流。
2、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答:本诗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。
二、考点作业
背诵默写诗歌。
毛【反思与总结】
优点 |
|
不足 |
|
整改 措施 |
|
上一篇: 《答谢中书书》教学设计
下一篇:没有了~
共 0 条评论